家长群背后:怎样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归其位

2020-11-18 14:29   来源: 互联网

最近,江苏的一位家长大喊:"我退出家长小组的时候发生了什么?"许多家长感叹道,"压死一个成年人只需要一个家长组,老师们还经常"发出声音",有人说他们仍然在半夜11点回复微信小组的家长咨询信息,还有一些人说他们从来没有给父母小组的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随着"父母退"事件的不断发酵,江西、辽宁等省相继发布文件,明确指出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和学生代为工作。"法治日报"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以来,辽宁、浙江、海南、河北、广东、山东、贵州、广西、山西、陕西等十多个省发布了相关文件,制止家长批改学生作业,一些地方也明确定期进行作业监督,甚至将作业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脆弱的家庭-学校关系再次摆在人们面前。以家长群体为例,它应该充当家庭与学校沟通的桥梁,促进家庭与学校的男女同校教育,但在无形中形成一种奇怪的游戏,让家庭和学校都感受到压力。


法治日报"记者在采访多位家长和老师后发现,这些矛盾背后除了抱怨和不理解之外,更多的是对儿童教育的焦虑。


父母抱怨压力


老师直截了当地说,他对此无能为力


北京市民刘博是一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他说他"理解"那些"离开这个团体"的父母。"平日,即使父母的情绪堆积在一起,他们也不敢对一群家长中的老师进行正面的攻击。"由于这个原因,当有人在公共领域里刺穿这层"窗纸"时,立即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共鸣。


在大多数受访者看来,家长小组本应是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桥梁,但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压力小组"。这种压力来自家庭作业或其他"似乎留给学生而留给家长的任务"。


在江西省一所学校的三年级家长中,老师直接指名道姓地批评了几位不改正孩子家庭作业的家长:"标点符号打错了。如果你不对你的孩子负责,也不检查你的家庭作业,你想全部依靠老师吗?


在这些话被曝光后,舆论一片哗然。关于老师要求家长纠正孩子的家庭作业,大多数受访者说,作为父母,他们有批改家庭作业的经验,主要是在小学。


刘博就是其中之一。他承认,虽然老师没有直接要求家长纠正家庭作业,但孩子的作业质量很高,老师对孩子的印象也会加分。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事实上,许多教师不让家长为了逃避责任而修改作业,很多家长愿意参与,个别案例中的争议反映出教育改革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界限不清,把教育的相关工作完全移交给家长当然是不合理的,但把所有工作都推给教师可能不是"自然的"。



李磊在成都一所私立中学担任初中语文老师。她承认学校有一个传统,每次上课时都把家庭作业直接留给学生,她 " 从来没有通过家长小组给学生分配家庭作业。


李磊承认,现在的学生 "不太容易控制",对于个别比较淘气的学生,她有时会非常无助,会在家长小组中发出通知,要求家长完成学业。" 更多的是通知家长定期要求,并要求家长注意孩子最近的学习状况,我不打算要求家长回复‘接收’。


李隽在幼儿园的一个小班当教师,她和父母也很亲近。刚进入这个行业时,她认为发送课堂照片可以让家长了解教学情况,但现在家长小组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咨询小组。


有一次,晚上 11 点多,我在小组里回答了我父母的问题。一次两次没关系。如果每个家长都这样做,恐怕我甚至没有时间来写教学计划。李隽说。


父母想退出这个团体,但不敢。


恐怕我会错过重要的通知。


对于父组来说,更多的人说他们处于 "想要退出,但害怕离开这个组" 的两难境地。


你可以关掉声音,或者你可以选择不去干扰信息,但是未读的信息不会消失,让家长们无处可逃。" 刘博说,没有加入微信的父母,信息来源少得可怜,可能会错过重要的学校公告;随着群组的加入,大量的信息很容易让人们陷入焦虑的海洋。


今年国庆节前夕,一位家长在一次家长会议上突然崩溃,因为他经常不回复家长小组的消息,老师叫他提醒他,突然失控了。他一边哭一边解释说,他必须加班,盯着孩子看。他怎么能看到呢?" 工作压力很大,我不得不盯着老师在小组里对我说的话。稍后回复,会被老师打电话,每天下班后还会看着孩子们做作业。有时候,如果你不能照顾它,说它不关心孩子是很委屈的。


接受调查的父母表示,他们对父母的情绪失控表示了特别的理解。


虽然孩子还在幼儿园,但北京市民林晨对父母的 "阴险" 仍有深刻的理解。


在她看来,微信父母在网上流传的潜规则并不好笑,老师的通知是必须的,家长的讨论是任选的,对老师礼貌是一种选择,但一旦关系到自己的孩子,所有的不满和无助都必须放下,这一切都成了必得的选择。


孩子上幼儿园后,林晨的手机里还有两个微信小组,一个和老师在一起,另一个没有老师。" 有老师的父母只是为了方便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教师会将子女留在花园的情况通知他们的子女,并发出重要通知。家长如果有问题,也会与微信小组的老师沟通。没有老师的家长群体是家长交流需求的平台。



林晨源认为,在没有老师的群体中,不存在禁忌。直到有一天,她才发现自己错了。当该小组讨论元旦时,全班集体购买物品。她不想发表反对在家长小组购买指定物品的信息,并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家事委员会的成员不久就发了一封私人信件,说‘为了表达你们的不同意见,请私下与家事委员会沟通,以防止班级团结’。林晨回忆说,虽然她仔细地解释了她的建议,但后来被告知指定的项目已经被老师 "批准" 了。


从那以后,林晨什么也没说。从那一天起,林晨作为该单位的中层领导,开始学习如何在家里的长队中 "当家长"。


但是,即使他学会了谨慎行事,林晨有时也会生气,因为 "一班只有不到 30 名学生和 3 名教师,但小组中的总人数接近 70 人。" 一些家长把祖父母、叔叔和阿姨拉进了小组。很多次,当老师介绍学生的情况时,一些家长会谈论小组中的父母,这就淹没了老师的内容。


尽管如此,林晨还是不敢打开 "不打扰" 的信息,"万一有一天没有人",错过的通知就会被打破。


因此,林晨每天也有一份工作,就是要查看两组家长,防止课堂通知信息被淹没在各种闲聊中。


父母成为比较群体


艰苦的工作来自于心灵的不足。


面对与父母有关的讨论,许多网民回忆起他们作为学生时的家庭 - 学校关系。一名网友在微博上问了一个问题,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 没有手机和微信,老师们是怎么生活的?

image.png

有媒体报道说,老师让家长纠正作业,依靠两点:一是发展沟通,写一段文字发送通知,二是家长现在的学历和能力比过去更高。但家长应该提供方便,而不是压力,建立高效的沟通和谐关系,而不是低效的纠葛和压迫。


成立家长小组的原意,只不过是让家长了解子女的情况,减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成本,但这种看似理想的状态似乎并不理想。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很多父母变成了 "负担组"、"比较组" 和 "奉承者"。


有人说,在微信很受欢迎的中国,取消家长群体似乎不现实,最终对家长对子女运动的理解和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如我们幼儿园使用的家庭互动平台,很多微信家长的问题都可以解决。北京市民张文效说,她很幸运,因为她的孩子的幼儿园允许家长进入移动互联网家庭共享教育互动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幼儿园动态发布、活动通知、登记等功能。


但是张文过去对此很担心,因为它根本没有给父母一个机会。"她所说的" 机会 "实际上是一个" 展示的机会 "。


表演的背后是对存在的感觉,存在的刷够了,以使老师更多地关注孩子。"张文说,当她听说没有微信父母的时候,她也在思考为什么她感到焦虑和恐慌,甚至认为互动平台的便利是" 不合理的 "。


作为一个家长,在一群父母中绞尽脑汁实际上是因为缺乏一颗心。即使你在社会上拥有迷人的外表和荣耀的头衔,你也必须在一群父母中放开你的身体,我们要说的是,我可以随时待命。"自我反省后,张文意识到,作为一名家长,她一直担心自己不够" 好 "和" 灵活 ",没有被老师选中,因此" 影响 " 她的孩子们。


林晨在加入家长团一年多后,觉得很多人都说他们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个敌人 --"别人的孩子",父母在做父母的过程中充满了敌人,"其他人的父母"。" 因此,家长群体中的各种开放和内斗都会如此高涨。


法治日报 " 的记者发现,即使意见不一致,但几乎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家长和老师都提到了一句话 -- 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孩子。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大众财经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投诉建议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sitemap